黄家驹的《农民》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经典歌曲,歌词通过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坚韧,被誉为“底层人民的史诗之歌”。以下是歌曲歌词的完整内容及解析:
《农民》歌词内容
```
忘掉远方是否可有出路,
忘掉夜里月黑风高,
踏雪过山双脚虽渐老,
但靠两手一切达到,
见面再喝到了熏醉,
风雨中细说到心里,
是非过眼似烟吹,
笑泪渗进了老井里,
上路对唱过客乡里,
春与秋撒满了希冀,
夏与冬看透了生死,
世代辈辈永远紧记,
忘掉世间万千广阔土地,
忘掉命里是否悲与喜,
雾里看花一生走万里,
但已了解不变道理,
一天加一天,
每分耕种,
汗与血,
粒粒皆辛酸,
永不改变,
人定胜天,
见面再喝到了熏醉,
风雨中细说到心里,
是非过眼似烟吹,
笑泪渗进了老井里,
上路对唱过客乡里,
春与秋撒满了希冀,
夏与冬看透了生死,
世代辈辈永远紧记,
```
核心主题与解析
劳动的艰辛与奉献
歌词通过“每分耕种汗与血,粒粒皆辛酸”等句,生动描绘农民在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,与古诗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形成呼应,强调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。
生活的无奈与坚韧
“忘掉远方是否可有出路,忘掉夜里月黑风高”反映了底层人民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,但“踏雪过山双脚虽渐老,但靠两手一切达到”又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时间与生命的感悟
歌词中“春与秋撒满了希冀,夏与冬看透了生死”体现了农民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生命的豁达,而“笑泪渗进了老井里”则隐喻着生活的酸甜苦辣。
文化隐喻与精神内核
农民形象不仅是劳动者的写照,更隐喻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。正如“雾里看花一生走万里,但已了解不变道理”所表达的,农民在代际传承中坚守着对土地和生活的信念。
艺术特色与意义
人文关怀的典范:
黄家驹通过音乐语言传递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理解,成为华语乐坛的标杆。 社会反思的载体
经典地位的象征:与《光辉岁月》《海阔天空》并称“Beyond三部曲”,《农民》以音乐形式延续了乐队对社会现实的记录传统。
结语
《农民》以质朴的歌词和深邃的意境,成为黄家驹音乐中最具社会价值的作品之一,持续引发人们对劳动、生命与社会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