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国歌歌词

中华民国国歌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次修订,歌词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,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:

一、1912-1915年《五旗共和歌》

歌词内容

> 东亚开化中华早,揖美追欧旧邦新造,

> 飘扬五色旗,民国荣光,锦绣山河普照,

> 我同胞鼓舞文明,世界和平永保。- 背景: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颁布,由沈恩孕作词、沈彭年作曲,象征推翻帝制、追求民主。

二、1915-1916年《中华雄踞天地间》

歌词内容

> 中国雄立宇宙间,廓八埏,华胄来从昆仑巅,

> 江河浩荡山锦连,勋华揖让开尧天,亿万年。- 背景:袁世凯篡权后为复辟帝制而改用,但因与民主理念冲突,仅维持约半年即被推翻。

三、1920-1930年《卿云歌》

歌词内容

> 卿云灿兮,糺缦缦兮,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,

> 旦复旦兮,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。- 背景: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时选用,取自《尚书》,但因未体现三民主义精神,遭民众反对。

四、1930-1949年《三民主义歌》

歌词内容

> 三民主义,吾党所宗,以建民国,以进大同,

> 咨尔多士,为民前锋;夙夜匪懈,主义是从,

> 矢勤矢勇,必信必忠;一心一德,贯彻始终。- 背景:国共合作时期创作,强调民族独立与民主理想,成为国民教育素材。

其他说明

《中华民国国旗歌》: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采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为临时国歌,后改为《义勇军进行曲》(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》)。

国歌特点:中华民国国歌多以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,如《五旗共和歌》的“旧邦新造”与《中华雄踞天地间》的“宇宙空间”意象,均体现时代精神。

以上歌词均以中文创作,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理想与民族精神。